littlewing

史料探究:大将军官职到底多尊贵

为何司马迁和班固两位史官大牛喜欢称卫青大将军而非大司马呢?当然是因为大将军是“上将之元”而大司马只是个加官了。


淮南王问伍被:“山东即有兵,汉必使大将军将而制山东,公以为大将军何如人也?”


伍被回答:“被所善者黄义,从大将军击匈奴,还,告被曰:大将军遇士大夫有礼,于士卒有恩,众皆乐为之用。骑上下山若蜚,材干绝人。被以为材能如此,数将习兵,未易当也。及谒者曹梁使长安来,言大将军号令明,当敌勇敢,常为士卒先。休舍,穿井未通,须士卒尽得水,乃敢饮。军罢,卒尽已度河,乃度。皇太后所赐金帛,尽以赐军吏。虽古名将弗过也。”


这是发生在《史记·淮南衡山列传》里的一段对话。翻阅《史记》、《汉书》,细心的你会发现,对于卫青的称呼基本都是“大将军青”或者像上面这样直接用“大将军”特指,只有在《汉书·武帝纪》里出现了全称“大司马大将军青薨”。


为什么只称大将军青,而不用加官称呼为大司马青呢?今天就综合各项史料,结合卫青纵向的升职履历(没错,如果有其二就是横向对比西汉其他大将军和大司马加官的其他将军表述方式了,但是我懒,且先咕着),和大家一起探究讨论一下,大将军的职位到底有尊贵。


秦汉时将军名目繁多,最尊者为大将军。如“汉高帝以韩信为大将军”(注:出自《通典》卷二九《职官十一》,《史记》《汉书》本传均作“大将”),“择两日斋戒,设坛场具礼”,说明很隆重,萧何也正是要刘邦以此最高最尊的头衔挽留韩信。以后,景帝时曾拜窦婴为大将军(但非常置)。武帝时再置大将军时就更为隆重,在元朔五年,卫青取得了对匈奴战争的胜利之后,“天子使使者持大将军印,即军中拜青为大将军。诸将皆以兵属,立号而归”。这个大将军以后一再将六将军或者四将军出击,说明不仅是名号尊大,实际上有很大的权力。名号的尊宠,则是在大将军之上再加大司马的头衔。


《通典》卷二九云:“初武帝以卫青数征伐有功,以为大将军,欲尊宠之,故置大司马官号以冠之。”

——《秦汉官制史稿》


《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太尉》:“元狩四年初置大司马,以冠将军之号。宣帝地节三年置大司马,不冠将军,亦无印绶官属。成帝绥和元年初赐大司马金印紫绶,置官属,禄比丞相,去将军。”


《后汉书·百官制》刘昭补注引蔡质《汉仪》曰:“汉兴,置大将军、骠骑,位次丞相,车骑、卫将军、前后左右,皆金紫,位次上卿,典京师兵卫,四夷屯警。”


《秦汉官制史稿》认为,这里的“位次”,不宜做在丞相和上卿之下,应该理解为丞相和上卿的地位。


《汉书·百官公卿表》明确记载,金印紫绶只有三公,掌副丞相、位上卿的御史大夫只有银印青绶。


可见印绶和地位高低有着直接关系。


《汉书·窦宪传》:“拜宪车骑将军,金印紫绶,官属依司空”


《汉官仪》:“和帝以窦宪为大将军,乃冠三公”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记载:“元光五年,青为车骑将军,击匈奴,出上谷”


可以理解为,卫青第一次对匈奴作战的时候,已经被刘彻拜为车骑将军,紫印金绶(注:《汉官仪》记载“章帝以元舅马防为车骑将军,服银印青绶,位在卿上”银印青绶,仅供参考),位在卿上;而“太仆公孙贺为轻车将军,大中大夫公孙敖为骑将军,卫尉李广为骁骑将军”,每位将军各领一万军按不同方向试探出击,而其他三位都只是杂号将军,只有车骑将军是唯一的重号将军。个人观点,这也说明刘彻对卫青寄予了最大期望。


(注:自大将军至前后左右将军,均为重号将军,为皇帝的最高级武官。此外还有众多的“杂号将军”,或者说列将军,《西汉会要》里记载的就有公孙贺轻车将军、公孙敖骑将军、李广骁骑将军、伏波将军路博德、楼船将军杨仆、匈河将军赵破奴等)


《秦汉官制史稿》认为:东汉将军比公者四,第一是大将军,其次就是骠骑将军,再其次就是车骑将军,再再其次就是卫将军。


西汉的时候这四个将军都可以加官大司马,可见车骑将军的地位之重。


卫青担任车骑将军的七年(元光五年——元朔五年),汉朝只有他一个重号将军,实质上已经是军队最高官员,其他将军都受他领导。对此《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里写的很清楚,和他后来拜为大将军之后,在对军队将领的领导权这点来说区别不大:


“元朔之五年春,汉令车骑将军青将三万骑,出高阙;卫尉苏建为游击将军,左内史李沮为彊弩将军,太仆公孙贺为骑将军,代相李蔡为轻车将军,皆领属车骑将军。”


“大将军青出定襄,合骑侯敖为中将军,太仆贺为左将军,翕侯赵信为前将军,卫尉苏建为右将军,郎中令李广为后将军,右内史李沮为彊弩将军,咸属大将军。”


《汉仪》记载,车骑将军“典京师兵卫,四夷屯警”,此外根据史料推断还负责重要的迎来送往礼制性活动、出使宣诏等。


比如霍光废昌邑王刘沫沫的时候,“车骑将军安世将羽林骑收缚二百余人”;


文帝时“遣车骑将军薄昭迎皇太后于代” ;


王莽时“遣车骑将军王舜、大鸿胪左咸使持节迎中山王”。


不知是否和《史记》有部分残缺有关,从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到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这十年间卫青的记载不多,但他肯定不是空降车骑将军这个职务,而是有十年在军队的时间,足够展示出自己的军事能力。当然也有零星几处记载,可以作为佐证——


《汉书·主父偃传》:孝武元光元年中,以为诸侯莫足游者, 乃西入关见卫将军。卫将军数言上,上不召。


《汉书·酷吏传》:咸宣,杨人也。以佐史给事河东守。卫将军青使买马河东,见宣无害,言上,征为厩丞。


咸宣这个没有记载具体时间,按照史书习惯性称呼推测,应该也是在卫青被封为车骑将军之前,说明在第一次出征前采购军马就已经由卫青负责管理。这里的卫将军是和《卫将军骠骑列传》一样是对卫青本人的特定称呼,还是官职的卫将军的意思,就是个可以展开讨论的话题了。


《通稿》卷五九说:“西汉以来,大将军之官,内秉国政,外则仗钺专征,其权任出宰相之右。”


《秦汉官制史稿》认为:没有军事行动的时候,大将军是皇帝禁卫武官之长,因其近卫皇帝左右,故能得委任领录尚书事,居宫中参决政事。


当然这就是自霍光起正式领尚书事之后的故事了,在他之前是否已经有这一制度的雏形,其实也可以拓展一下思路。

评论(3)

热度(87)

  1. 共16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